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食育是什麼?
食育,顧名思義就是飲食教育,飲食教育的範圍其實很廣泛,從認識食物與營養、食品保存與安全標示、用餐禮儀與文化、了解農牧漁業與剩食議題等等,方方面面都可以是飲食教育。
多年以來,食育已經成為各國相當重視的議題,許多國家也盡力做相關的立法並把此概念推廣至學校,希望孩子能及早有認識與挑選食物的能力,進而關懷環境與土地,擁有好好吃飯的素養。
一起來看看幾個國家是怎麼推廣食育的!
首先是跟台灣人一樣在意食物、擁有超多美食的義大利。義大利最著名的就是慢食運動, Carlo Petrini 在1980年代推廣慢食,為了對抗飲食產業的快速發展,以全食物(沒有經過加工處理,或有限度加工的食材及食物)、保護環境的潔淨生產方式、對消費者和生產者都公平的交易為三大要素。
多年來,慢食協會已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有近十萬的會員,不只舉辦慢食博覽會,還成立慢食教育中心,推動「學校菜園」,讓學生自己種植蔬菜,練習自己採集、烹煮。2003年也成立了全球唯一的慢食大學,有一系列更深更廣的飲食學程。
再來看看美國怎麼做!
人稱美國慢食教母的Alice Waters 在1995年起發起「學校菜園計畫」(the Edible Schoolyard ),希望在學校設立菜園,讓學生自己種植作物、自己料理,更認識環境、並思考社群。此計畫成功地在全美5500所學校執行,甚至連白宮都因為她的上書建言,有一處有機菜園。
她也撰寫了十多本書,透過各種場合與方式,呼籲人們重視飲食與土地的連結。
最後是我們的好朋友日本,日本於2005年訂定「食育基本法」,是最早將食育入法的國家,還設定每個月19日是食育日。
食育雖是全年齡都該有的教育,但日本對兒童這塊特別重視,例如針對小學生推廣的「早睡早起吃早餐」計畫,提供可愛的記錄表紀錄,並開發營養均衡的早餐食譜給家長,提升家人一起用餐的機會。
中小學方面,也特別重視學校午餐,學校都配有營養師,不只做專業的飲食指導,還與各科老師合作,把食育觀念融進日常學習中。
每年還會舉辦全國性的「食育推進全國大會」,讓所有對食育有興趣、想更了解的人,能夠有機會認識各個組織單位是怎麼一起參與食育推廣的。
台灣雖然起步慢,但我們也借鏡許多國家的經驗,並透過深入在地產業,2024的現在有很多人一起為了食育推廣而努力!
政府機關方面,衛福部、農委會、環保署跟教育部都有各自的推動方式,目前相關立法是2022.04推過的食農教育法。
民間也有諸多單位一起努力,像是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、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、大享食育協會、社團法人台灣兒童食育協會等,有的協助聯繫各產業社群,有的專注在學校營養午餐,有的提供給大人的食育教育課程,還能與日本民間單位交流,替台灣的食育做多元的倡議活動。
我們也可以從自己、從家裡做起,往後不管在哪吃飯,都可以是件好玩有趣的事情的!
1.吃在地、當季食材
可以在吃飯的時候,跟孩子聊聊,現在台灣這個季節產什麼食物,以及你們所居住的城市特產是什麼,從食物認識季節、地方與文化。
2.用五感認識食物
可以問孩子看見食物的什麼樣貌、聞起來與吃起來的感覺、食物端上桌是什麼聲音,甚至可以用手摸摸看,形容食物原型時的觸感。
3.多元嘗試與選擇
隨著年齡增長,可以讓孩子嘗試多種多樣的食物,聽聽看孩子比較喜歡什麼,了解挑食的原因。挑食其實是很正常的,可以改變擺盤、烹調方式、搭配食材等等,讓孩子看見食物的各種改變,有了多元的認識與嘗試,才能培養孩子日後自行選擇的能力。
4.料理
不用太困難,就是一種共同參與感,例如洗米、搓湯圓、包水餃、包粽子,接觸認識食物的同時,也能感受料理人的辛勞與食物的珍貴。同時,還能提升親子互動品質呢!
5.環保、禮儀與美學
這方面可以從餐具下手,選擇安全無毒且對環境友善的餐具,選用吾憶選擇的日本製品牌,皆是日本職人用心製作,不只設計出適合孩子飲食習慣、角度的餐具,還能保有可愛質感的日式美感,餐具一美,就會小心仔細地慢慢用餐,享受美食的同時也建立起用餐禮儀。
6.在飲食時間之外
透過跟食物相關的貼紙書、翻翻書,可以與孩子一起共讀,認識食物的顏色、種類,還能在尚未有料理能力前,就可以天馬行空的創作出喜歡的食物。